胡偉良
品嘉關係企業創辦人(Since 1987)。 畢業於台大土木系,並先後取得營建管理、商學、法學等三個博士學位。目前從事房地產生態系的建構。

胡偉良︱收起貪婪之心 都更改建才有希望

發布日期2024/04/17

屋主大多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忽略老屋居住的安全性。(資料照) 屋主大多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忽略老屋居住的安全性。(資料照)
都更在各國早已行之有年,但再怎麼立意良善的法令,到了台灣,似乎總是水土不服,執行起來不僅荒腔走板,還變味走調。

台北市的都更推動迄今,因為成案不多,不僅無法壓制房價,反而還推高了房價。尤其過去「一坪換一坪加一個車位」的口號更是深植人心,帶動了民眾的貪婪。

人性的自私、貪婪使得都更的推動困難重重,當前的都更推動中,不論建商或民眾,人人都想藉機謀取私利。像早期建商常利用資訊的落差、不透明,以低價先行收購民間的老舊房屋再來辦理都更,賺取暴利;有些則專門從國有地下手,利用購入國有地周邊的鄰近私地,再以辦理都更為由,向政府申請低價承購鄰接的公地,以上這兩種情形,所有利潤幾乎全歸建商所獨享。

另一方面,也有少數老屋的住戶則因緣際會,藉著釘子戶的身份,從建商那裡分到了一杯羹,也賺得大筆財富;這種老屋致富的消息傳開後,人人搶當釘子戶,大家都想藉機需索,一夕致富,都更在他們看來,是一輩子難得的發財機會。

現在的都更已經使得民眾都想透過私下協商取得有利於自己的分回條件,甚至形成藉當釘子戶來牟取私利的普遍氛圍。

在台灣,多數屋主大多大多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輕忽攸關大眾的安全問題,也不想花錢去對房子做整建補強類的工作,所以即便房子出現問題,如海砂屋、傾斜等問題,大部份屋主還是會對出錢修繕斤斤計較,以致於大台北地區老房子一大堆,外牆磁磚掉落問題橫生,卻始終沒辦法妥善解決。

今年發生的基泰施工損鄰事件,造成鄰房下陷、傾斜,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在第一時間動員了局處相關人員,展開救災和受災戶的安置工作;另外,在部分民眾對建商(基泰)不信任的情況下,台北市啓動公辦都更機制和流程,並給予改建100%的容積獎勵,經過計算後,近期公布了受災戶的分回,大致上,住戶的室內坪數分回大致是1:0.74,車位則需要另外購買(應該是不足1個,要另外補差價購買?),要換回原室內坪數要補繳數百萬元,而地下室部分則只能以1:0.5 的比例換回,此與原先受災戶的期待落差極大,也引發部分受災戶的不滿與謾駡。

鄰損的受災戶對都更後換算分回坪數很不滿意,認為自己是「被迫都更」,更責怪官員「官僚」。
持平的說,此次的「公辦都更」是根據受災戶的意願調查,因為85%有意願參加公辦都更才啓動,並非被迫都更。至於說官員官僚,則是不足為奇。

其二,室內1坪換1坪一直是一個很難達成的任務,在「容積獎勵受限、營建成本持續上漲、房價已達民眾能容忍的天花板上限」情況下,不切實際的期盼「室內1坪換1坪加1個車位」,本來就不切實際。室內1坪換1坪,只有在極少數「高容積率、高房價」的特例下才有可能,而不是通例。

試想,東西用久了,價值就會跌落,那有可能沒來由的「免費以舊換新」,政府鑑於過去老房子的「耐震能力不佳」,祭出了容積獎勵措施來鼓勵及幫助民眾改建,「這是居於「居住安全」的考量」,而不可能是「無止盡、無上限的永遠如此」,民眾若因貪婪,不把握機會,最後恐將落得錯失良機、徒留舊屋的惡果。